大家一起來跳土風舞

土風舞之一般術語


A1. 順時針方向 ( Clockwise ),簡寫為C.W.,就是與時針轉動方向相同之方向,也就是當右肩朝圓心時,所面對的方向,或面朝圓心時之左邊。 
A2. 反時針方向 ( Counterclockwise ),或是Anti-clockwise,簡寫為C.C.W.)就是與時針移動方向相反之方向,也就是當左肩朝圓心時,所面對的方向,或面朝圓心時之右邊。 
A3. 方向線 ( Line of Direction ),簡寫為L.O.D.,有人譯為舞程線,為舞蹈者在舞場 中行進的一般方向,亦即反時針方向,因此有的書上以反時針方向代之。 
A4. 反方向線 ( Reverse Line of Direction ),簡寫為R.L.O.D.,有人譯為反舞程線,方向線之相反者,有時以順時針方向代之。 
A5. 順向 (Line of dance) 舞蹈前進方向。 
A6. 逆向 (Reverse line of dance) 反舞蹈前進方向。 
A7. 面對面 ( Face to face ) 或 Vis-a-vis,舞伴正面相對。 
A8. 背對背 ( Back to back ) ,舞伴背相對。 
A9. 舞伴 ( Partner ),係泛指共舞者,惟通常指雙人舞之共舞異性。 
A10. 鄰伴 ( Corner ),係泛指鄰人,惟通常指方舞或混合舞中之鄰近異性,如男之左女,女之右男。 
A11. 對面者 ( Opposite) ,係指舞中對面者,常在方舞或四人一組之行進型舞中使用。 
A12. 主對 ( Head Couple ),或簡稱為Heads,在方舞中指第一、三對:即背對、面對音樂台之兩對(Top & Bottom),此處之一、三對順序係根據美國方舞,而古代之歐洲方舞,則不一定是如此之順序,但主對一定是背對與面對音樂台者。英文中之Head Couple係指第一對。 主對在菲律賓舞中稱之為Cabeceras。另外,英文之Head係指靠近舞台之一端。 
A13. 副對 ( Side Couples ),或簡稱為Sides,在方舞中指第二、四對。 副對在菲律賓舞中稱之為Costados。另外,英文之Side係指舞場兩側。 
A14. 重心足 ( Supporting Foot ) ,指舞者全部或大部之體重置於其上之一足。 
A15. 自由足 ( Free Foot ),即非重心足,可以自由活動之一足。 
A16. 自由手 ( Free Hand ),指沒有指定動作或不屬於某種舞姿限制的手,如牽內手時之外手。 A17. 內足 ( Inside Foot ),即有舞伴時,指靠近舞伴之一足,無舞伴時,則指靠近指定鄰鄰人或圓心之一足。 
A18. 外足 ( Outside Foot ),指與內足相反之一足。 
A19. 內手 ( Inside Hand ),指有舞伴時,指靠近舞伴之一手,無舞伴時,則指靠近指定鄰人或圓心之一足。人或圓心之一足。 
A20. 外手 ( Outside Hand ),指與內手相反之一手。 
A21. 內轉(Turn in toward....) 有舞伴時,指向靠近舞伴之方向轉動,無舞伴時,則指向圓心、自己身體、指定人物或物件之方向轉動。 
A22. 外轉(Turn away from...) 向內轉方向相反之方向轉動。 
A23. 菱形路腺 有時稱為 Diamond,是土風舞常見的行進路 線,用指定的舞步循菱形路線,與舞伴做斜向分開、斜向靠近之動作。 
A24. 原地 (In place) 停留原地,不再前進。 
-------------------------------------------------------------------------------- 
B1. 男子敬禮 ( Bow) 男子立正,向舞伴微彎腰點頭,恢復立正姿勢。 
B2. 女子敬禮 (Curtsy) 女子立正,面對舞伴提左腳於右膝後,腳尖點地,上身不動微蹲後,恢復立正姿勢。 
B3. 雙方敬禮 (Honour) 男女面對立正,女子先敬禮,男子後回禮。 
-------------------------------------------------------------------------------- 
C1. 團體隊形 ( Line dance ) 舞者牽手 / 各自排成一直線。在一般教學中有時稱為行列隊形,例如美國的行列舞,以色列的光明在旺等 
C2. 單圈隊形 ( Circle dance ) 牽手或排列成一大圈。在一般的傳統以色列舞都牽手,以表示團結,例如幸福人生等˙ 
C3. 單圈開放 ( Broken circle / open circle ) 牽手成弧形。 C3. 短列隊形 牽手成弧形。 
C4. 長列隊形 牽手面向圓心,成單圈隊形。 
C5. 單圈向圈心隊形 ( Single circle ) 牽手面向圓心,成單圈隊形。 
C6. 雙人隊形 ( Couples ) 男女一組共舞,行進方向不拘。 
C7. 男女單圈隊形 ( Circle of couples ) 男女舞伴牽手,與其他舞伴排列成單圈。 
C8. 男女雙圈隊形 ( Double circle ) 男內女外,或男外女內,成雙圈隊形。 
C9. 男女相對隊形 ( Contra / longways set ) 男女各自成一直線,雙方舞伴面對成兩行。 
C10. 組 ( [General] set ) 跳舞互相搭配之舞伴稱為一組,一男一女經常搭配為一組。
C11. 小組 ( Duple / triple minor set ) 每兩組 / 三組舞伴,於相對直線中,依序搭配,各成一小組。 
C12. 方舞組 ( Quadrille [set] ) 男女舞伴,兩組並排,搭配成男女相對之方形為一組。 
C13. 方舞隊形 ( Line of four ) 舞伴相對,並排成男女相對之兩直線,每四人一組,以第一 組為領隊組。 
C14. 西西里隊形 ( Sicilian progressive ) 男左女右牽內手,與另一組舞伴相對,成兩直線,但行進方向相反之隊形,常見於西西里地區之舞蹈。 
C15. 雙西西里隊形 ( Double Sicilian progressive ) 兩組男女舞伴牽手,與另兩組相對,成兩直線,但行進方向相反之隊形。 
C16. 西西里前進隊形 ( Progressive line of three ) 一男兩女為一組舞伴,牽手面對另一組 人,並排成兩線,反方相行進之隊形。 
-------------------------------------------------------------------------------- 
E1. 閉式舞姿 被稱為最完美、無隙可擊之雙人舞姿,英文中常稱之為Closed social dance position,簡稱Closed position。其他稱法有Social dance closed position, Social closed position, Social dance position, Social position, Closed ballroom dance position, Ballroom dance closed position, Ballroom dance position, Ballroom position等,甚至簡稱為Dance position。因其源自華爾滋舞,故又稱Waltz position,不過略有小同,於下面說明之。舞伴正面相對站立,身體互平行,足趾朝正前方;身體與舞伴保持適當距離,以使本身有充分的舞蹈自由;膝保持輕鬆,重心平均在雙足上,上身微與舞伴接觸。 男右臂環抱女伴,手放在女伴左肩胛骨下方,肘屈而離開身體,以免女子體重掛在肘上;手指併攏而不僵硬,平貼女伴身上;加果手指彎曲,則表示容許男子以手指及掌根去帶舞。事實上,這是須避免的。 女子左手與左臂放在男伴右上臂與右肩上,保持很文雅而適切的接觸。男左臂與女右臂伸向男左女右側,互牽手於與女肩同高位置,男用姆指及併攏之四指(掌心向下)執女之手指(掌心朝下),但如果太累,則將女子之右手掌放在自己併攏之四指上,而用姆指扣壓住,男掌心與女手背接觸;男左女右手屈肘。 請注意下列易犯之錯誤:(1)把舞伴抱得太緊、太近。(2)與舞伴距離過遠(與臂長同遠)而顯得僵硬。(3)把舞伴帶得太向右邊而成旋轉舞姿。(4)與舞伴身體不平行,展開一個角度而成半開式舞姿。 另外,由於閉式舞姿與華爾滋之密切關係,它有時稱為Waltz position(己述)或Vis-a-vis(即面對面),如果標示北歐國家名稱,如Danish waltz position,Swedish waltz position(Swedish waltz hold),則相牽之男左女右手,應側舉如水平,男掌心朝上,女掌心朝下。(此即北歐閉式舞姿之特色。) 
E2. 半開式舞姿 其組合介於閉式舞姿與開式舞姿之間,故此稱,有時也稱為半閉式舞姿。英文中稱為Half-open position或Semi-open position、half-closed position、Semi-closed position,其中open position及Closed position有其他不同、複雜之說明,請參考閉式舞姿及開式舞姿條。此外,由於社交舞中此舞姿常用於探戈舞,故稱之為Tango position或Promenade position(簡寫為P.P.,與土風舞中之伴遊舞姿不同。)Tango position係英國稱法。 手的位置與閉式舞姿相同,但男左女右邊向外開展成V字形,而使舞者半面朝方向線。 
E3. 開式舞姿 亦為基本舞姿之一!故英文中稱為Open social dance position,簡稱為Open position,有人在open字後加上ed二個字母,但並不多見。其他稱法有Social dance open position, Social open position, open dance position, Ballroom dance open position, Open ballroom dance position等,因常用於莎蒂希舞,故又稱Schottische position,又因Serbian(南斯拉夫地名)地方常用此舞姿,故有時稱為Serbian hold或Servian hold,在社交舞中,有時稱為Conversation position,其組法如下:舞伴男左女右並肩站立,面朝相同方向,身體成一直線,男右臂環繞女腰後,女左手置於男右肩上,外手(男左女右手)可在身前相牽而前伸或自然下垂、插腰、持裙、視舞法說明而定,例如Open social dance position, Outside hands on hip, Open social dance position, Outside hands joined and extend forward, Open position with hands joined, Open position without hands joined。若為conversation position, Schottische position, Serbian hold則外手不相牽。如果舞步說明中未提及外手問題,則以相牽為宜,若為丹麥舞,則外手自然下垂,若為瑞典舞,則外手插腰。在舞中,有時因需要而成男右女左並肩站立,男左臂環繞女腰後,女右手置於男左肩上,外手相牽或自然下垂、插腰、持裙,視舞法說明而定,稱為男右女左之開式舞姿。 
E4. 反開式舞姿 因其與半開式舞姿方向相反,而英文中本名Reverse open position,故此稱。另外,在社交舞中稱為Contra tango(promenade)position或Counter tango(promenade)position,亦係相對於半開式舞姿而來。手的位置與閉式舞姿相同,但男右女左邊向外開展成V字形,而使舞者半面朝反方向線。 
E5. 反半開式舞姿 因其與半開式舞姿方向相反,而英文中本名Reverse open position,故此稱。另外,在社交舞中稱為Contra tango(promenade)position或Counter tango(promenade)position,亦係相對於半開式舞姿而來。手的位置與閉式舞姿相同,但男右女左邊向外開展成V字形,而使舞者半面朝反方向線。 
E6. 旋轉舞姿 英文中之Square dance swing position, Swing position, Right-shoulder position, Banjo position, Yale position, Left reverse open position皆指此。手的位置與閉式舞姿相同,但二人皆左轉,使身體右側互相靠近,男左足在前領舞。 
E7. 反旋轉舞姿 英文中之Side-car position, Right open position指此。手的位置與閉式舞姿相同,但二人皆右轉,使身體左側互相靠近,男右足在前領舞。 
E8. 右腰舞姿 舞伴相反方向站立,身體幾成一直線,右側互相靠近,右手與舞伴左手相牽。右手側伸直,左手屈肘,左臂成水平。 
E9. 左腰舞姿 舞伴相反方向站立,身體幾成一直線,左側互相靠近,右手與舞伴左手相牽。右手屈肘,手臂成水平,左手側伸直。 
E10. 伴遊舞姿 英文中稱為Promenade position(簡稱P.P.),此不同於社交舞中之Promenade position (筆者歸之於半開式舞姿),其名稱是取自美國方舞中之伴遊。另外名稱有Side cross grasp position, Cross hold, Cross hand grasp, Cross grasp, Cross arm position、有時稱之為Skating position, Skating fashion。 舞伴朝相同方向,男左女右並肩站立,雙手在體前相牽,右牽右,左牽左,男右手在女左手之上(也有女左手在男右手上,但是似僅限於有Skating字樣標示者)牽手約同胸高或在胸腰間之際,與身追保持適當距離。 
E11. 反伴遊舞姿 舞伴男右女左站立,其餘與伴遊舞姿說明相同。 
E12. 溜冰舞姿 英文中稱為Skator position, Skator's position(非 Skating position)、Back-hand promenade position, Backward skating position, Skating position, right hands back, Waist grasp等。 舞伴朝相同方向,男左女右站立,男稍在後,男右手從女腰後伸去,在女右腰處執女右手,二人左手在男胸前相牽,與身體保持適當距離,男左肘屈,左前臂成水平,女左肘屈,前臂朝前,男掌心朝上,女掌心朝下。 ‧註:在英文中,Skating position, Skator's position等常混淆地出現於伴遊舞姿及溜冰舞姿中,而造成讀者無所適從的困惑,為解決此一問題,原書作者自民國五十八年起予以中文之分別定名,並開始介紹。 
E13. 反溜冰舞姿 舞伴男右女左站立,手之左右位置說明與溜冰舞姿正好相反,即右手在體前相牽,男左手從女腰後在左腰執女左手。 
E14. 肩腰舞姿 英文中稱為Shoulder-waist position, Waist grasp, Folk position,英國人則常用Closed grasp或 Valse grasp稱之。 舞伴相對站立,男雙手扶女腰,女雙手置男雙肩上,手臂必須伸直,旋轉時二人重心皆微向後,以使離心力保持平衡。 
E15. 搭肩 英文稱為Shoulder grasp,與鄰人搭肩。板主以為又稱為T型舞姿, 應指的是此種舞姿。在亞美利亞,土耳其等國常出現的一種舞姿。 
E16. 右肩腰舞姿 先成肩腰舞姿,然後向左移,而使右側靠近。 
E17. 左肩腰舞姿 先成肩腰舞姿,然後向右移,而使左側靠近。 
E18. 維沙維尼舞姿 拼字之不同,在英文中稱為Varsouvienne position, Varsovinne position, Varsouvianna position,其他稱法有 Russian position, Butterfly position, Maxian position, Maxixi position, Mashishi position, Mattchichi position, Cross shoulder position等。 舞伴朝同一方向,女站在男之右斜前方,左手在體前相牽,與胸同高,男左肘屈,手臂保持水平,女左手向左側伸直,約牽於男胸前,男右手越過女右肩後,在女右肩上方處與女右手相牽,男右手伸直,女右手屈肘,肘朝前。但有時兩人皆右轉45 度,使左肩皆朝方向線之左斜前方。本舞之取名與維沙維尼舞有很大之關連。另外常可看到男右女左之維沙維尼舞姿,舞伴男右女左,手之左右標示說明與維沙縱尼舞姿正好相反。 
E19. 反維沙維尼舞姿 英文中稱之為Reverse varsouvinne position,男女動作互換如維沙維尼舞姿。 
E20. 匈牙利舞姿 本舞姿常用於匈牙利舞之旋轉動作,故英文稱為Hungarian turn position,簡稱為Hungarian position。 舞伴面朝相反方向,右側靠近,右手扶舞伴之左腰,左手斜上高舉,重心微向外。有時候,匈牙利舞姿尚包括反匈牙利舞姿及將肩腰舞姿移動而使右(左)側靠近之右(左)肩腰舞姿。 
E21. 反匈牙利舞姿 左右標示適與匈牙利舞姿相反。 
參考資料來源: 土風舞之路


大家一起來跳土風舞

土風舞不是「跳起來又土又瘋的舞蹈」,也不是「土人跳的舞蹈」,更不是「很土的人在跳的舞蹈」。相反的,土風舞是一種高尚的舞蹈,是指「富有鄉土味的一種人類真情流露的舞蹈」。不矯柔做作,也不僅限於表演,而是具有各國、各族、各地民俗的舞蹈。簡單易學,人人能跳,具有「全民舞蹈」之舞蹈。

跳土風舞不但是正當娛樂,同時具有很多的益處!
第一:可了解外國習俗,體會外國風情..例如跳水舞,可知道猶太人祈雨的情形,跳德 國蘭德勒可以體會出德國民族的活潑。
第二:運動價值..跳一場土風舞,其運動量不亞於打一場籃球,例如跳一曲水舞就足使你「吃不消」(但這「吃不消」卻換來無窮的歡樂)
第三:認識新朋友..參加社團可認識不少新朋友,尤其跳土風舞,你可握住一隻隻充滿友誼之手,當然你更「擁」住一顆顆充滿友情之心。
第四:享受青春的活力..在土風舞裏,你可忘卻一切憂煩,盡情歡笑,使您充分的享受到「青春的活力」。
第五:美化你的姿態..常跳土風舞可使您具有高雅的風度與優美的姿態。
第六:培養合群觀念..土風舞活動最注重「群育」的表現,因此常有換舞伴的動作,同時規定每跳完一支舞要向大家鼓掌致意。
第七:享受旋律的美妙..舞蹈與音樂永遠是連在一起的,邊跳土風舞,邊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之中,真是飄飄欲仙,彷若置身「天上人間」。
第八:養成禮節習慣..土風舞也最注重禮節,請舞伴要敬禮.每一支舞開始與結束時,舞伴亦要相互敬禮。
第九:調劑身心..置身書堆中久了,定會心氣燥,那您不妨跳跳土風舞。
我國土風舞流傳己久,在有關單位大力倡導之下,歷經數十年,運動人口快速成長,居全國各單項運動之冠。不僅各公園,運動場,體育館,社區活動中心,萬足跳動,即連廟口廣場,河畔空地,榕樹下,亦處處聞機起舞,男女老少手牽手肩並肩,舞成一團,樂不可支,氣氛熱烈,場面祥和,全民運動蓬勃欣榮於此足證。
土風舞動作簡單,配曲純樸,是一項優美而又經濟實惠的運動,常跳土風舞,不僅可美化人生,增進生活情趣且能促進身心平衡,永保健康快樂,更可因研究各國土風舞而瞭解世界各地風土人情,並有助於生活品質之提昇及社會風氣之改善。


土風舞之路

土風舞推廣之路
什麼是「民俗舞蹈」?
民俗舞蹈(Folk dance),在我國又被稱為「土風舞」,曾經在50、60年代的台灣社會中,風靡一時,當時,許多簡單有趣、音樂動人悅耳的舞蹈,被普遍的傳習著,像是以色列的「水舞(Mayim)」、立陶宛的「木鞋舞」等都是。但隨著時間的流轉,台灣土風舞的發展逐漸分流為兩大支脈,一是以學生為主流的「傳統土風舞派」,一則是以媽媽為主流的「媽媽土風舞派」。由於兩大支脈的漸行漸遠,且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士,幾乎喪失了參與的機會,因此,土風舞的發展便逐漸黯淡,加上,媽媽土風舞的深入民間,所舞所跳的內容逐漸因婦女體力負荷的關係轉向於交際舞式的雙人舞型,更模糊了大眾對於土風舞的認知與印象。到底民俗舞蹈是什麼呢?它的型態、表現形式又是如何?這樣一個迷人可愛的東西,又該如何親近、瞭解,甚至參與它呢?
現在的土風舞已經有形成斷層的現象,銜接不上了,兩派人馬跟本無法融合,各跳各的互不相干舞曲舞碼絮亂,新編的舞碼充斥期間,無法跳起,同一首舞曲跳法的舞法確有很多種.
土風舞需要正本清源徹底的改造,那麼要如何改造呢?這是一大問題依本人之淺見認為應該從上級做起有下列幾點
一教材的統一:由土風舞總會彙總經教育部之認可核准才可發行(舞曲製作書本編輯)
二師資的培養:定期舉辦研習營教練裁判之訓練課程以及證照的核發
三志工的培養:廣招有興趣的志士共同參與
四協會的推廣:帶動土風舞社的成立土風舞班的運作
這種由上而下的運作把土風舞「富有鄉土味的一種人類真情流露的舞蹈」傳承下去使之一貫化。


水舞
水舞準備舞姿:牽手圍成單圈,面朝圓心((面朝圓心,右)向反方向線四個前交藤步;(右)向圓心沙蒂希跳-(左)向圓外沙蒂希跳;重複一次;(右)向反方向線一個藤步(最後重心還是在右腳)-,(右腳為重心原地跳)(左)前點側點-前點側點,(換成左腳為重心原地跳)(右)前點側點-前點側點(前點時自拍手一次,側點時雙手分開)全舞一直重複,直至結束
一九四七年十月,美國維吉尼亞州普滋毛斯市(Portsmouth)舉辦民俗音樂節,以色列的移民單位獲邀演出,被以色列人視為大肆宣揚的天賜良機,便秘密籌劃,等待那一天的演出。當天以色列人表演三首曲子完畢就要退場時,事先分配在各角落的演唱者全部站起來,開始演唱「水舞」的歌詞,因為「水舞」以往是沒有歌詞的,他們的演唱讓全體人員大吃一驚,原本要退場的舞者立即號召所有以色列人出場,和著歌聲一起跳這支舞,剎那間整個會場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把主辦單位嚇得目瞪口呆,一致決定把最佳表演獎頒發給「水舞」,「水舞」就這樣一曲成名,傳遍美國各地,再經由美國傳遍全球。
「水舞」是一支以色列的土風舞,民國四十六年的十二月由美國加州的土風舞指導老師李凱荷頓(Rickey Holden)介紹到台灣來,立即轟動全台,成為國際土風舞的代名詞。本舞原名MAYIM MAYIM,其意為水,取自聖經以賽亞第十章「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之詩句。它是除了呼拉舞之外,最普遍而著名的現代以色列土風舞,最初源自Callilee海岸之Kibbutz,其起因是人們因挖井得水或在沙漠中發現水源而歡欣跳舞。「水舞」原本祇是單純的音樂作品,但被賦予高度的愛國意識,第一段的「尋找水源」變成了尋求獨立的象徵意義,第二段的「水流的澎湃洶湧」象徵爭取獨立建國,不屈不撓的奮鬥與犧牲,第三段的「歡樂和感恩」象徵慶祝夢想的實踐



德國擊鞋舞的由來
相傳德國擊鞋舞是看到森林裡的雄松雞為了求偶爭奪戰而打架的情況衍生而來的.所以跳擊鞋舞的時候身體一定要抬頭挺胸,拍打皮短褲和鞋子時,聲音要宏亮,這樣才能戰勝對手贏得美人歸.德國擊鞋舞的由來





要吸引女性 男性跳舞多扭身體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9/4/2coq7.html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如何在舞池裡大展雄風,吸引女性的青睞,是很多男性想要知道的祕密。英國一項實驗發現,最能挑起女性興趣的舞姿,往往是身體核心部位的擺動和旋轉,因為這些動作最能展現男性的健康與活力。
英格蘭北部新堡市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為進行這項實驗,找來十九位十八歲至卅五歲的男性非職業舞者,請他們穿上有反光標記的衣服,在實驗室中隨著基本的迪斯可節奏跳舞,並以十二部3D攝影機記錄每個人的舞步。
這些影片經過電腦後製程序,讓每個舞者變成看不出其面貌和性別的卡通影像,並分別剪成十五秒短片,播放給卅七位異性戀女性觀看評斷。
結果被評為「好」的八種舞姿多半集中在身體的核心部位,諸如軀幹的大幅度旋轉,以及頭部和頸部的前後或左右擺動。主持這項實驗的演化心理學教授尼福(Nick Neave)說,軀幹和頸部的這些動作釋放出代表力量、柔軟度和活力的訊號,因此能夠獲得女性注意。
相形之下,那些以擺動四肢為主的舞姿多半被評斷為「糟」,唯一的例外是右膝部(受測舞者有八成偏愛擺動右膝部)的快速彎曲和伸直也能獲得女性欣賞。研究團隊解釋說,如果跳舞時身體僵硬,光是手腳誇張擺動,顯然得不到女性青睞。
本實驗的研究報告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期刊《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



 漫談土風舞 廖崇仁 
        什麼是土風舞?事實上很難非常精準的下定義。所謂土風舞乃是指『富有鄉土味的一種人類真情流露的舞蹈』,它不是矯柔做作的舞蹈,也不是僅限於表演的舞蹈,而是各國、各民族國風民俗的表現,簡單易學,人人能跳,具有「全民舞蹈」,「大眾舞蹈」的性質。它與富表演性的現代舞、芭蕾舞不同,也與較富技巧性的爵士舞、踢踏舞、中國民族舞蹈有所區別,當然與社交舞、國際標準舞、韻律舞、迪士可、有氧舞蹈、街舞、元極舞等都不一漾。
        土風舞注重大眾化、聯歡性以及運動功能,它可分為本國土風舞與外國土風舞,傳統土風舞與自編土風舞,也可分為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團體舞、行列舞、方塊舞,至於常見的「媽媽土風舞」則是自成一格,它介於一般(含自編土風舞)土風舞與社交舞(國際標準舞)之間,與50 ~70年代救國團或學校所流行的「土風舞」大不相同。 
        土風舞有直接譯自外國者,也有依據外國民謠或音樂由國人或外國人自編者,也有參考社交舞恰恰、探戈、華爾滋等編配而成者,不同類型的土風舞所表現出來的氣氛與味道各異其趣,例如美國維州連索舞或德國農民舞充滿奔放與熱情;帕索帕索或紅衣鬥牛士充滿西班牙風情,而墨西哥人或可力多則表現出狂野之力與美;至於花之語、腳踏車華士,青梅竹馬則美得令人陶醉;快速旋轉的天上人間、威尼華爾滋、白蘭地華士則讓你有飛的感覺;探戈舞會、迷惑探戈、愛爾蘭探戈、夢幻巴黎讓你有淺嚐國際標準舞的快感;狂歡節撲克、三生緣、草原中呼喚則讓你全場奔馳、熱汗不停。大扺熱帶國家的舞蹈緩慢斯文如印尼漫步舞,尼娜勃勃等,而寒帶國家的土風舞則充滿野勁連蹦帶跳的,北歐土風舞即為此類。因此在每一次的土風舞會上,必是忽兒滿場飛揚的快舞,忽兒曲調緩和的慢步舞蹈,那可真愜意極了。 
         土風舞在台灣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自從民國46年國際土風專家李凱.荷頓等人將土風舞介紹到台灣後,土風舞即在台灣發展生根。尤其在土風舞名家張慶三、楊昌雄、陳驥等人,以及救國團的大力推廣下,民國55年~70年間土風舞的發展可說一日千里,當時不論是城市或小鄉鎮,跳土風舞的人愈來愈多,而土風舞社團也到處林立,在大專院校裏,土風舞一向列入幾大社團之一,尤其在救國團所辦的活動裏,土風舞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門「必修課程」。
        不過,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各項活動愈來愈多元化與個性化,特別是舞禁開放後,媽媽土風舞的興起,使得一般土風舞的活動空間逐漸縮小,所幸一群有志土風舞之士,人不分男女、年齡,地不分南、北,正以全心投入的方式從事土風舞再推廣活動,例如:在高雄地區,喜歡雙人舞者(包括外國土風舞與自編土風舞)可參加常春土風舞協會在文化中心廣場的活動(每星期三、五 19:30~21:30教學;星期日19:30~21:30聯歡),當然喜歡單人舞或以色列、巴爾幹系列土風舞者,也可選擇愉快的舞者或欣儀等社團。 
         到處有人跳土風舞,到底土風舞有什麼特色呢? 第一:具有鄉土風味....例如方塊舞中的儷人行,充滿美國西部粗曠風情。 第二:大眾化….民族舞蹈、芭蕾舞、現代舞除非受過特別訓練或特具才華,通常一般人均跳不來。而土風舞即使是一般所謂的「沒有跳舞細胞」者亦可大跳特跳。 第三:音樂輕快….土風舞音樂大抵輕快異常,單聽土風舞音樂,足可使全身舒暢。 第四:簡單易學…. 土風舞比社交舞簡單多了,社交舞祇學最起碼的基本舞步當然簡單;但要跳得很精尤其是探戈..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土風舞祇要您好好學習,很快就能進入情況的。 第五:時地不拘….表演性的舞蹈僅能在舞台上發揮,但土風舞卻不同,在體育館中它固然能跳,而在高山、荒野、海濱、草原它更是英雄有用『舞』之地。 
        跳土風舞不但是正當娛樂,同時具有很多益處: 第一:可了解外國習俗,體會外國風情....例如跳水舞,可知道以色列建國之初是一片沼地和沙漠,尋找「水」是立國後的第一件大事,故他們不斷的叫「水」,舞曲中”Mayim Mayim”就是希伯來語「水」的意思。 第二:運動價值….跳一場土風舞,其運動量不亞於打一場籃球。 第三:認識新朋友….參加社團可認識不少新朋友,尤其跳土風舞你可握住一雙雙充滿友誼之手,當然你更可『擁』住一顆顆充滿友情之心。 第四:享受青春活力….在土風舞裏,你可忘卻一切憂煩,盡情歡笑,使您充分的享受到「青春活力」。 第五:美化你的姿態….常跳土風舞可使您具有高雅的風度與優美的姿態。 第六:培養合群觀念….土風舞活動最注重「群育」的表現,通常需要一群人一起跳舞,同時規定每跳完一支舞要向大家鼓掌致意。 第七:享受旋律的美妙….舞蹈與音樂永遠是連一起的,邊跳土風舞,邊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之中,真是飄飄欲仙,彷若置身「天上人間」。 第八:養成禮節習慣….土風舞也最注重禮節,請舞伴要敬禮,每一支舞開始與結束時,舞伴也要相互敬禮。 第九:調劑身心….置身生活中久了,不妨跳跳土風舞。 
         土風舞簡單易學,但如何學土風舞才會事半功倍呢? 第一: 加入社團...加入土風舞社團有幾個好處.. 1.. 社團均有老師指導,可以很有系統的學習。   2.. 社團裏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共同研究。   3.. 社團裏學習的氣氛高,有所疑難亦可請教社裏之前輩或指導老師。 第二: 去除恐懼與自卑感.. 外國人喜歡表現自己,而中國人往往不相信自己。常常我們可看到很多人明明對土風舞有興趣,但卻不敢去跳。因為他怕「出洋相」,其實有誰天生舞就跳得很好的?有人常會妄自菲薄自己沒有跳舞細胞,其實跳舞細胞是從實際跳舞中得來的,縱然再「笨手笨腳」,跳久了也會變成舞林高手.不怕不會跳,祇怕您不去跳.不怕踩到別人的腳,祇怕您沒有勇氣去跳。 第三: 要有耐心.. 有些人跳了兩三次土風舞就想「一步登天」,其實任何東西都要慢慢學習才行。一次不會,再學一次,甚至兩次,三次,總有學會的一天。 第四: 多跳.. 有些人說「土風舞容易跳,也容易忘」,其實祇要您常跳,多參加土風舞聯歡活動,自然熟能生巧,能夠聞樂起舞了。 第五: 熟悉基本舞步.. 土風舞一種音樂有一種跳法,惟各舞均有其相通的地方,故有人說土風舞為基本舞步的排列組合。例如田納西華士為交叉華士步.前進華士步,華士轉等基本舞步組成,熟悉基本舞步與姿勢,學起土風舞來不但有事半功倍之效,且可提高您的興趣與信心。 第六:請教別人.. 學土風舞過程中,有不會或疑難處,不妨請教「高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是沒什麼好「害羞」或「可恥」的。 
         土風舞與社交舞或國際標準舞有何不同?  第一:音樂不同.. 社交舞祇要拍子同,任何曲子皆可跳,例如祇要是「蓬..拆拆」的音樂,不菅是那一首歌曲皆可大跳特跳「華爾滋」,而土風舞則一 種音樂一種跳法,例如雨中訴情的舞步,配上杜鵑圓舞的音樂一定無法跳,同樣的真善美的舞步也無法配上星與花 的音樂。 第二: 土風舞為交際舞之母..    社交舞所有的舞步在土風舞中皆可找到,這不得不追溯社交舞的起源,大凡社交舞皆採自土風舞之某一舞步,而加以人工改良,使之藝術化交際化,土風舞遠在遠古即產生,因此我們可說「土風舞為交際舞之母」。 第三: 土風舞變化多..    社交舞雖可大要花招,但比較起來還是不如土風舞變化多,尤其社交舞之運動量遠不如土風舞大。 
         土風舞可令您充分享受「青春的活力」,您願來一親其芳澤 嗎?土風舞歡迎您,尤其 高雄常春土風舞協會大門永遠為您開! 

註: 本文原發表於民國六十年十二月興大法商校刊第16期,時作者擔任興大法商土風舞社長,基於為土風舞作見證,本文內容原未準備作任何update。唯顧及讀者閱讀方便,乃於89年10月間針對不何時宜部份作局部改寫,尚祈各位先進.同好不吝指正.






台灣與大陸土風舞的比較 ³ 陳立嶽
         以中華民國的「台灣」為首之亞洲四小龍在經濟領域的成就,是眾所週知的奇蹟。然而在藝術領域亦有另個成長「異數」,知者寥寥罷了,那就是,台灣「實用性舞蹈」(即土風舞)已登峰造極於世。 大約二十幾年前,舉世的舞蹈專家,開始對台灣的「實用舞蹈」(註一)發展側目。在各種有利因素的相互激盪下在此形成了對「實用舞蹈」得天獨厚的環境。終於締造了今日令任何外來專家、訪客都感震撼與迷惑的蓬勃發展現象。今日台灣無論在「參與人數」、「人日均舞時數」、「月均編舞作品產量」均高居世界之頂。如今世界「實用舞」,專家莫不以能到台灣來介紹舞蹈或發表其新著為首要之務。 從事「群眾舞蹈」專家的「港」,「台」舞蹈家陳立嶽(註二)先生,做了以上的指出,陳先生近年數次走訪了北京「中國舞蹈家協會」及上海分會並在全國及蘇聯、波蘭、維也納、匈牙利、「波羅的海」等「集體舞蹈」強勢國家做了詳盡了解及觀摩。 下文就實用舞蹈在台灣的發展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及階段作一剖析。並就大陸之舞蹈現況以下列四子題作一簡要報導。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三、台灣舞蹈於世界舞蹈史之價位。四、大陸舞蹈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
         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 舞蹈之定義乃「自然」和「人文」兩極端之學科之橋樑作用。於四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其特徵乃「時空」運用性強。舞蹈分實用及表演兩類。
         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 台灣舞蹈史有案可考,起於日據時期,當時有條件從事舞蹈者可謂鳳毛麟角。若筆者沒記錯,則僅李彩娥一人留日專攻「舞台舞」,學成後曾赴北京、越南等地演出轟動一時。群眾舞的天地則一片空白,殆民國四十六年被譽為「德州旋風」的美國土風舞大師李凱荷頓首次來華教學,掀起了國人對土風舞的認識與熱愛,不數年即成為最普遍的民間娛樂。今天,舉世公認台灣「實用舞」即土風舞已執世界之牛耳。至於「舞台舞」則屬林懷民之舞蹈造詣亦為舉世公認。
         三、台灣舞蹈於世界之價位 台灣之舞蹈於世界舞蹈史觀之,起步即晚連小老弟都稱不上。短短時日能有此非凡成就全拜經濟起飛之賜,因舞蹈乃高層藝術,需建於紮實之物質生活基礎之上。 世界舞蹈,發源成形於十二世紀之北歐,當時,僅有小地區之流行群眾舞,再演進成傳統舞,最後在十八世紀末,舞台演化出來。此後,整個舞蹈文化的演進,分兩股平行的主流。那就是:一、實用舞。二、表演舞。這兩股主流無論如何都是相互獨立的,在不同時期,它們以不同的方法互相影響。一直演變到二次大戰後才各分出流行性舞。這中間經過了八百年的漫長歲月,而台灣卻在短短的五十年,趕了上來而且還超過了頭(除了古典芭蕾),這卻是一種奇蹟,亦即是台灣的土風舞奇蹟。
        四、大陸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 大陸舞蹈受四至五個機關節制 1. 教育局、社會局管交誼舞(台灣稱交際舞)。 2. 青年宮、少年宮、文化宮管實用舞。 3. 體育協會亦管流行實用舞(即台灣之韻律舞、有氧舞蹈)。 4. 舞蹈協會管「流行舞台舞」之演出事項。 然自中共實行改革後已不太管舞,如大都市舞場有跳至凌晨三點者。舞場門票差別極大,有一點二元者(人民幣),有近七十元者(外匯卷),他們的工資卻都平均五、六十元一個月。有早、茶、晚舞,北平六十餘處,上海近百處,打烊較早約為廿二時結束。最大舞場不在上海竟在石油城「克拉瑪依」可容納五百對以上,位於中蘇邊界一百公里處。亦有迪斯可專用舞場,其裝璜不亞於台灣,裡面盡是國中、高中生,此類舞場對「台胞」不歡迎,裡面有公安人員巡邏,如一定要進去,說一說也行。 中共要舉行「國際標準舞大賽」,光「英國皇家舞協」,中共即寄去二千張請帖。 至於「流行性實用舞」正流行霹靂舞、迪斯可、街舞。 他們「傳統性舞台舞」水準極高。 而「傳統性實用舞」則一片空白,對我們認知方面,對我們的舞台舞有相當之研究,對我們的「實用舞」無論流行或傳統性均無了解。 至於國際土風舞(即集體舞)之開山鼻祖地東歐、北歐共產國家則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光環,歌舞昇平的高藝術水平生活,只能在史料中追尋。在布達佩斯的公車上幾個匈牙利人正以訝異的眼神看著我手中拿的一本從列寧格勒買來的俄文「土風舞集」而討論著。
        註一:「台灣盛行的自編舞」一直和「傳統土風舞」混淆不清,因均有群眾性及「每曲一舞法」之特性,故一併歸類「實用舞蹈」處理。
        註二:陳立嶽先生,浙江,天台縣人,民國三十四年生於湖南長沙市。 經歷: 1.高縣全縣土風舞比賽評審委員。 2.高市歷屆「體育季」節目中土風舞項之總策劃。 3.高市「觀光季」節目土風舞項之策劃。 4.高市各主要土風舞社團(如晨風、圓山、澄清湖、健美早操、躍馬、中化小港廠)之社長或指導老師。 5.高市中正文化中心內部員工康輔指導員。 6.高雄市常春土風舞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現任: 1.香港「國際土風舞社」指導老師。 2.高市中正文化中心「戶外活動組」義務工作人員。 3.高市民眾休閒運動委員會委員。 4.「新生代」舞蹈中心顧問。










  台灣土風舞之歷史³陳立嶽
         
歷史是一面鏡子,由古可鑑今。台灣土風舞由其參加人數以「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曲線起伏來說可分為三個時期,即:一、發韌時期(1957~1967),二、全盛時期(1967~1978),三、固定時期(1979~至今)。以陳驥先生主導,救國團為主要推廣場所。
         
台灣之土風舞各時期可說由少數熱心人士主導,人物如下:  陳驥1957(民國四十六年)~ ‚ 張慶三,有土風舞國父之美譽,全盛時期之老將,1964起參與至逝世時仍念念期勉舞友仍需努力。 ƒ 楊昌雄,約略與張慶三同期,現可說完全不參加土風舞聯歡。 „ 黃耀南,1978年前後五年是他為土風舞全力衝刺的時候又出唱片又編舞,我們現在跳的許多高級自編舞都是出於他的心血,如藍色維也納等,他現在不跳了。 … 劉效坡,南部老將,八十歲了,小茶店就是他編的,現在仍是很多人愛跳的優秀作品,就是現在,他仍對土風舞很關心。歷史之巨輪時刻不停,生活方式與意識型態與時俱異,任何土風舞均無法長期保持其原貌;或因求變而由簡入繁,或經整理而成欣賞藝術。或存於祭祀慶典中,因人類交通頻繁,而相互影響注入新血液,使土風舞的定義範圍,因時空而異。某一舞蹈之興衰榮辱亦嘗不同,故發韌時定在1957(民國四十六年)。
         
今以上述三其分述如下:一、發韌時期:1957~1967之十年。因台灣之土風舞於民國四十六年(1957)以前領域可謂空白,較正式是195712月由救國團主辦,請美國人Rickey Holden先生來台教了30首土風舞開始,當時人數123人,對象是國小老師,地點國際學舍。現仍有人跳的,剩下水舞(Mayim)、農家樂(Shiboleth Basakar)二首。重要記事如下: 19602Rickey Holden二度來台,介紹12首,現存蜜色羅小姐(Misirlou)仍有人跳。 1962~1968,救國團共舉辦六場康輔人員研習會。 19634月,美國人Josep hine Kidd小姐在台中體專和東海大學教授近十首。 19647月,台北Y.M.C.A.(青年會)張慶三提供唱片翻譯舞步說明三十首,於是本省土風舞進入多采多姿景象。19648月,美國人Dare Rosenbers 先生來台教舞。 19657月,美國人Jean M. Foster,小姐來台教舞。 1969年止,唱片全部由「女王唱片公司」投資出品,共計一百三十片。 1974年止,全台跳過土風舞者粗估計三百萬人以上。
          
二、全盛時期:1968~1978 以上時期主要由救國團「陳驥」先生主導,他淡出後漸由有土風舞國父之稱的「張慶三」先生接棒,直至他去世。 1977年,政府以教育部為主導推展全民運動,土風舞活動為其中之一。 1978年開始,教部開辦土風舞指導員研習會,以培訓各地指導人員。後使用如下之統一教材。 1981年,有土風界之大事就是由教育部主編,內政部策劃,國防部印刷之「土風舞選集」上下冊,正式出版,內分中國、美國、歐洲、以色列、東南亞、其他及自編舞以系統化處理之500首經典之作,由當時之教育部體育司司長蔡敏忠博士擔任主編,該書且為非賣品,現存高市體育圖書館。做為年度國家培訓指導員統一教材。內容取材非常嚴謹,由張慶三親自審定。當時國家土風舞幹部選拔,條件非常嚴格,且全省每縣市只限兩人,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以正式公文通知為依據,培訓期間,吃、住、交通一切公費,可請公假,當時代表高縣政府的兩人中有一位是現任本會常務理事林秋萍,很可惜他臨時有事沒去,另一位現也在本會就是姚琮小姐,她去受訓了。本人則是代表高市政府派去接受培訓的另二位其中一位(還有一位是李朝煌先生)。這個時期土風舞由學校走入了民間,不僅限於都市更達到鄉村,民生主義、育樂兩篇於是達到。土風舞實乃各現代舞蹈之先驅,舞蹈史權威Curt Sachs於他所著「世界舞蹈史」(A World Hisfory of the Dance. 1938)一書中闡述當文明發韌時舞蹈已比其他藝術更早發展,只有在舞蹈中音樂才有價值,這樣的舞蹈歷史竟引起當時的人類學家大吃一驚;本時期光高市就有88個土風舞社團。本時期傳統舞資料大部由香港國際土風舞協會曾小星主席提供。
         
三、固定時期:1979~迄今 1979年以後迄今,經歷全盛時期,為迎合暴增的各階層人口,各式非土風舞之自編舞大量出籠,歷經近十年之時光考驗,參與人口逐漸下降,直至1990年左右保持在一固定水平不再下降,這其中原因何在很耐人尋味,研討其中原因,正可作為本協會今後辦土風舞活動發展方向之參考。簡述如下:這屬「行為生態學」Behaviovral Ecology之領域,實非本章所言範圍,故不便多所著墨,總之文化愈進步,工商愈發達,休閒活動愈形重要,土風舞比其他舞更具有一定的潛力與價值。目前在狹長型的台灣島要跳經得起時間考驗,且較固定的「土風舞」曲,在北、中、南三區恰恰發展出三個經常性活動地點如下: A、北部:中正堂,楊大姐 B、中部:南投、彰化:社教館 C、南部:常春土風舞協會,文化中心以上三處,所放舞曲均是台灣經四十餘年來之精華,演化的結果,基本一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事物就有其存在價值,也就是具「藝術」價值之永恆性所在。

                                                
台灣與大陸土風舞的比較³陳立嶽
        
以中華民國的「台灣」為首之亞洲四小龍在經濟領域的成就,是眾所週知的奇蹟。然而在藝術領域亦有另個成長「異數」,知者寥寥罷了,那就是,台灣「實用性舞蹈」(即土風舞)已登峰造極於世。大約二十幾年前,舉世的舞蹈專家,開始對台灣的「實用舞蹈」(註一)發展側目。在各種有利因素的相互激盪下在此形成了對「實用舞蹈」得天獨厚的環境。終於締造了今日令任何外來專家、訪客都感震撼與迷惑的蓬勃發展現象。今日台灣無論在「參與人數」、「人日均舞時數」、「月均編舞作品產量」均高居世界之頂。如今世界「實用舞」,專家莫不以能到台灣來介紹舞蹈或發表其新著為首要之務。從事「群眾舞蹈」專家的「港」,「台」舞蹈家陳立嶽(註二)先生,做了以上的指出,陳先生近年數次走訪了北京「中國舞蹈家協會」及上海分會並在全國及蘇聯、波蘭、維也納、匈牙利、「波羅的海」等「集體舞蹈」強勢國家做了詳盡了解及觀摩。下文就實用舞蹈在台灣的發展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及階段作一剖析。並就大陸之舞蹈現況以下列四子題作一簡要報導。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三、台灣舞蹈於世界舞蹈史之價位。四、大陸舞蹈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
          
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舞蹈之定義乃「自然」和「人文」兩極端之學科之橋樑作用。於四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其特徵乃「時空」運用性強。舞蹈分實用及表演兩類。
         
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台灣舞蹈史有案可考,起於日據時期,當時有條件從事舞蹈者可謂鳳毛麟角。若筆者沒記錯,則僅李彩娥一人留日專攻「舞台舞」,學成後曾赴北京、越南等地演出轟動一時。群眾舞的天地則一片空白,殆民國四十六年被譽為「德州旋風」的美國土風舞大師李凱荷頓首次來華教學,掀起了國人對土風舞的認識與熱愛,不數年即成為最普遍的民間娛樂。今天,舉世公認台灣「實用舞」即土風舞已執世界之牛耳。至於「舞台舞」則屬林懷民之舞蹈造詣亦為舉世公認。
         
三、台灣舞蹈於世界之價位台灣之舞蹈於世界舞蹈史觀之,起步即晚連小老弟都稱不上。短短時日能有此非凡成就全拜經濟起飛之賜,因舞蹈乃高層藝術,需建於紮實之物質生活基礎之上。世界舞蹈,發源成形於十二世紀之北歐,當時,僅有小地區之流行群眾舞,再演進成傳統舞,最後在十八世紀末,舞台演化出來。此後,整個舞蹈文化的演進,分兩股平行的主流。那就是:一、實用舞。二、表演舞。這兩股主流無論如何都是相互獨立的,在不同時期,它們以不同的方法互相影響。一直演變到二次大戰後才各分出流行性舞。這中間經過了八百年的漫長歲月,而台灣卻在短短的五十年,趕了上來而且還超過了頭(除了古典芭蕾),這卻是一種奇蹟,亦即是台灣的土風舞奇蹟。
         
四、大陸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大陸舞蹈受四至五個機關節制 1. 教育局、社會局管交誼舞(台灣稱交際舞)。 2. 青年宮、少年宮、文化宮管實用舞。 3. 體育協會亦管流行實用舞(即台灣之韻律舞、有氧舞蹈)。 4. 舞蹈協會管「流行舞台舞」之演出事項。然自中共實行改革後已不太管舞,如大都市舞場有跳至凌晨三點者。舞場門票差別極大,有一點二元者(人民幣),有近七十元者(外匯卷),他們的工資卻都平均五、六十元一個月。有早、茶、晚舞,北平六十餘處,上海近百處,打烊較早約為廿二時結束。最大舞場不在上海竟在石油城「克拉瑪依」可容納五百對以上,位於中蘇邊界一百公里處。亦有迪斯可專用舞場,其裝璜不亞於台灣,裡面盡是國中、高中生,此類舞場對「台胞」不歡迎,裡面有公安人員巡邏,如一定要進去,說一說也行。中共要舉行「國際標準舞大賽」,光「英國皇家舞協」,中共即寄去二千張請帖。至於「流行性實用舞」正流行霹靂舞、迪斯可、街舞。他們「傳統性舞台舞」水準極高。而「傳統性實用舞」則一片空白,對我們認知方面,對我們的舞台舞有相當之研究,對我們的「實用舞」無論流行或傳統性均無了解。至於國際土風舞(即集體舞)之開山鼻祖地東歐、北歐共產國家則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光環,歌舞昇平的高藝術水平生活,只能在史料中追尋。在布達佩斯的公車上幾個匈牙利人正以訝異的眼神看著我手中拿的一本從列寧格勒買來的俄文「土風舞集」而討論著。
     
註一:「台灣盛行的自編舞」一直和「傳統土風舞」混淆不清,因均有群眾性及「每曲一舞法」之特性,故一併歸類「實用舞蹈」處理。
     
註二:陳立嶽先生,浙江,天台縣人,民國三十四年生於湖南長沙市。經歷:1.高縣全縣土風舞比賽評審委員。 2.高市歷屆「體育季」節目中土風舞項之總策劃。 3.高市「觀光季」節目土風舞項之策劃。4.高市各主要土風舞社團(如晨風、圓山、澄清湖、健美早操、躍馬、中化小港廠)之社長或指導老師。5.高市中正文化中心內部員工康輔指導員。 6.高雄市常春土風舞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現任: 1.香港「國際土風舞社」指導老師。 2.高市中正文化中心「戶外活動組」義務工作人員。 3.高市民眾休閒運動委員會委員。 4.「新生代」舞蹈中心顧問。
台灣土風舞之歷史 ³ 陳立嶽 歷史是一面鏡子,由古可鑑今。 台灣土風舞由其參加人數以「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曲線起伏來說可分為三個時期,即:一、發韌時期(1957~1967),二、全盛時期(1967~1978),三、固定時期(1979~至今)。 以陳驥先生主導,救國團為主要推廣場所。台灣之土風舞各時期可說由少數熱心人士主導,人物如下:  陳驥1957(民國四十六年)~ ‚ 張慶三,有土風舞國父之美譽,全盛時期之老將,1964起參與至逝世時仍念念期勉舞友仍需努力。 ƒ 楊昌雄,約略與張慶三同期,現可說完全不參加土風舞聯歡。 „ 黃耀南,1978年前後五年是他為土風舞全力衝刺的時候又出唱片又編舞,我們現在跳的許多高級自編舞都是出於他的心血,如藍色維也納等,他現在不跳了。 … 劉效坡,南部老將,八十歲了,小茶店就是他編的,現在仍是很多人愛跳的優秀作品,就是現在,他仍對土風舞很關心。 歷史之巨輪時刻不停,生活方式與意識型態與時俱異,任何土風舞均無法長期保持其原貌;或因求變而由簡入繁,或經整理而成欣賞藝術。或存於祭祀慶典中,因人類交通頻繁,而相互影響注入新血液,使土風舞的定義範圍,因時空而異。某一舞蹈之興衰榮辱亦嘗不同,故發韌時定在1957(民國四十六年)。 今以上述三其分述如下: 一、發韌時期:1957~1967之十年。 因台灣之土風舞於民國四十六年(1957)以前領域可謂空白,較正式是1957,12月由救國團主辦,請美國人Rickey Holden先生來台教了30首土風舞開始,當時人數123人,對象是國小老師,地點國際學舍。現仍有人跳的,剩下水舞(Mayim)、農家樂(Shiboleth Basakar)二首。重要記事如下: 1960,2月Rickey Holden二度來台,介紹12首,現存蜜色羅小姐(Misirlou)仍有人跳。 1962~1968,救國團共舉辦六場康輔人員研習會。 1963,4月,美國人Josep hine Kidd小姐在台中體專和東海大學教授近十首。 1964,7月,台北Y.M.C.A.(青年會)張慶三提供唱片翻譯舞步說明三十首,於是本省土風舞進入多采多姿景象。 1964,8月,美國人Dare Rosenbers 先生來台教舞。 1965,7月,美國人Jean M. Foster,小姐來台教舞。 1969年止,唱片全部由「女王唱片公司」投資出品,共計一百三十片。 1974年止,全台跳過土風舞者粗估計三百萬人以上。 二、全盛時期:1968~1978 以上時期主要由救國團「陳驥」先生主導,他淡出後漸由有土風舞國父之稱的「張慶三」先生接棒,直至他去世。 1977年,政府以教育部為主導推展全民運動,土風舞活動為其中之一。 1978年開始,教部開辦土風舞指導員研習會,以培訓各地指導人員。後使用如下之統一教材。 1981年,有土風界之大事就是由教育部主編,內政部策劃,國防部印刷之「土風舞選集」上下冊,正式出版,內分中國、美國、歐洲、以色列、東南亞、其他及自編舞以系統化處理之500首經典之作,由當時之教育部體育司司長蔡敏忠博士擔任主編,該書且為非賣品,現存高市體育圖書館。做為年度國家培訓指導員統一教材。內容取材非常嚴謹,由張慶三親自審定。當時國家土風舞幹部選拔,條件非常嚴格,且全省每縣市只限兩人,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以正式公文通知為依據,培訓期間,吃、住、交通一切公費,可請公假,當時代表高縣政府的兩人中有一位是現任本會常務理事林秋萍,很可惜他臨時有事沒去,另一位現也在本會就是姚琮小姐,她去受訓了。本人則是代表高市政府派去接受培訓的另二位其中一位(還有一位是李朝煌先生)。 這個時期土風舞由學校走入了民間,不僅限於都市更達到鄉村,民生主義、育樂兩篇於是達到。 土風舞實乃各現代舞蹈之先驅,舞蹈史權威Curt Sachs於他所著「世界舞蹈史」(A World Hisfory of the Dance. 1938)一書中闡述當文明發韌時舞蹈已比其他藝術更早發展,只有在舞蹈中音樂才有價值,這樣的舞蹈歷史竟引起當時的人類學家大吃一驚;本時期光高市就有88個土風舞社團。本時期傳統舞資料大部由香港國際土風舞協會曾小星主席提供。 三、固定時期:1979~迄今 1979年以後迄今,經歷全盛時期,為迎合暴增的各階層人口,各式非土風舞之自編舞大量出籠,歷經近十年之時光考驗,參與人口逐漸下降,直至1990年左右保持在一固定水平不再下降,這其中原因何在很耐人尋味,研討其中原因,正可作為本協會今後辦土風舞活動發展方向之參考。簡述如下: 這屬「行為生態學」Behaviovral Ecology之領域,實非本章所言範圍,故不便多所著墨,總之文化愈進步,工商愈發達,休閒活動愈形重要,土風舞比其他舞更具有一定的潛力與價值。目前在狹長型的台灣島要跳經得起時間考驗,且較固定的「土風舞」曲,在北、中、南三區恰恰發展出三個經常性活動地點如下: A、北部:中正堂,楊大姐 B、中部:南投、彰化:社教館 C、南部:常春土風舞協會,文化中心 以上三處,所放舞曲均是台灣經四十餘年來之精華,演化的結果,基本一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事物就有其存在價值,也就是具「藝術」價值之永恆性所在。 台灣與大陸土風舞的比較 ³ 陳立嶽 以中華民國的「台灣」為首之亞洲四小龍在經濟領域的成就,是眾所週知的奇蹟。然而在藝術領域亦有另個成長「異數」,知者寥寥罷了,那就是,台灣「實用性舞蹈」(即土風舞)已登峰造極於世。 大約二十幾年前,舉世的舞蹈專家,開始對台灣的「實用舞蹈」(註一)發展側目。在各種有利因素的相互激盪下在此形成了對「實用舞蹈」得天獨厚的環境。終於締造了今日令任何外來專家、訪客都感震撼與迷惑的蓬勃發展現象。今日台灣無論在「參與人數」、「人日均舞時數」、「月均編舞作品產量」均高居世界之頂。如今世界「實用舞」,專家莫不以能到台灣來介紹舞蹈或發表其新著為首要之務。 從事「群眾舞蹈」專家的「港」,「台」舞蹈家陳立嶽(註二)先生,做了以上的指出,陳先生近年數次走訪了北京「中國舞蹈家協會」及上海分會並在全國及蘇聯、波蘭、維也納、匈牙利、「波羅的海」等「集體舞蹈」強勢國家做了詳盡了解及觀摩。 下文就實用舞蹈在台灣的發展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及階段作一剖析。並就大陸之舞蹈現況以下列四子題作一簡要報導。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三、台灣舞蹈於世界舞蹈史之價位。四、大陸舞蹈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 一、舞蹈之分類、定義及特徵 舞蹈之定義乃「自然」和「人文」兩極端之學科之橋樑作用。於四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其特徵乃「時空」運用性強。舞蹈分實用及表演兩類。 二、台灣舞蹈之發展史及現況 台灣舞蹈史有案可考,起於日據時期,當時有條件從事舞蹈者可謂鳳毛麟角。若筆者沒記錯,則僅李彩娥一人留日專攻「舞台舞」,學成後曾赴北京、越南等地演出轟動一時。群眾舞的天地則一片空白,殆民國四十六年被譽為「德州旋風」的美國土風舞大師李凱荷頓首次來華教學,掀起了國人對土風舞的認識與熱愛,不數年即成為最普遍的民間娛樂。今天,舉世公認台灣「實用舞」即土風舞已執世界之牛耳。至於「舞台舞」則屬林懷民之舞蹈造詣亦為舉世公認。 三、台灣舞蹈於世界之價位 台灣之舞蹈於世界舞蹈史觀之,起步即晚連小老弟都稱不上。短短時日能有此非凡成就全拜經濟起飛之賜,因舞蹈乃高層藝術,需建於紮實之物質生活基礎之上。 世界舞蹈,發源成形於十二世紀之北歐,當時,僅有小地區之流行群眾舞,再演進成傳統舞,最後在十八世紀末,舞台演化出來。此後,整個舞蹈文化的演進,分兩股平行的主流。那就是:一、實用舞。二、表演舞。這兩股主流無論如何都是相互獨立的,在不同時期,它們以不同的方法互相影響。一直演變到二次大戰後才各分出流行性舞。這中間經過了八百年的漫長歲月,而台灣卻在短短的五十年,趕了上來而且還超過了頭(除了古典芭蕾),這卻是一種奇蹟,亦即是台灣的土風舞奇蹟。 四、大陸現況及其對我舞蹈之認知 大陸舞蹈受四至五個機關節制 1. 教育局、社會局管交誼舞(台灣稱交際舞)。 2. 青年宮、少年宮、文化宮管實用舞。 3. 體育協會亦管流行實用舞(即台灣之韻律舞、有氧舞蹈)。 4. 舞蹈協會管「流行舞台舞」之演出事項。 然自中共實行改革後已不太管舞,如大都市舞場有跳至凌晨三點者。舞場門票差別極大,有一點二元者(人民幣),有近七十元者(外匯卷),他們的工資卻都平均五、六十元一個月。有早、茶、晚舞,北平六十餘處,上海近百處,打烊較早約為廿二時結束。最大舞場不在上海竟在石油城「克拉瑪依」可容納五百對以上,位於中蘇邊界一百公里處。亦有迪斯可專用舞場,其裝璜不亞於台灣,裡面盡是國中、高中生,此類舞場對「台胞」不歡迎,裡面有公安人員巡邏,如一定要進去,說一說也行。 中共要舉行「國際標準舞大賽」,光「英國皇家舞協」,中共即寄去二千張請帖。 至於「流行性實用舞」正流行霹靂舞、迪斯可、街舞。 他們「傳統性舞台舞」水準極高。 而「傳統性實用舞」則一片空白,對我們認知方面,對我們的舞台舞有相當之研究,對我們的「實用舞」無論流行或傳統性均無了解。 至於國際土風舞(即集體舞)之開山鼻祖地東歐、北歐共產國家則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光環,歌舞昇平的高藝術水平生活,只能在史料中追尋。在布達佩斯的公車上幾個匈牙利人正以訝異的眼神看著我手中拿的一本從列寧格勒買來的俄文「土風舞集」而討論著。 註一:「台灣盛行的自編舞」一直和「傳統土風舞」混淆不清,因均有群眾性及「每曲一舞法」之特性,故一併歸類「實用舞蹈」處理。 註二:陳立嶽先生,浙江,天台縣人,民國三十四年生於湖南長沙市。 經歷:1.高縣全縣土風舞比賽評審委員。 2.高市歷屆「體育季」節目中土風舞項之總策劃。 3.高市「觀光季」節目土風舞項之策劃。 4.高市各主要土風舞社團(如晨風、圓山、澄清湖、健美早操、躍馬、中化小港廠)之社長或指導老師。 5.高市中正文化中心內部員工康輔指導員。 6.高雄市常春土風舞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現任: 1.香港「國際土風舞社」指導老師。 2.高市中正文化中心「戶外活動組」義務工作人員。 3.高市民眾休閒運動委員會委員。 4.「新生代」舞蹈中心顧問。






以色列土風舞的歷史 素材
         由於猶太人經過了一千年顛沛流浪的生活,使他們的舞蹈也分為三個時期:一、 宗教儀式的以色列舞:在舊的傳道書(舊約聖經)就已經將以色列的舞蹈描述為猶太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及宗教狂熱的一種表現方式,而豐收舞或果園的慶典、婚禮舞在猶太傳統可能是最為人接受且根深蒂固的舞蹈。 二、 流亡舞蹈:西元70年第二座神殿被摧毀後,猶太人就被驅逐出以色列的土地,此後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的改變,許多傳統、風俗也隨之而消失了。雖然流亡,但舞蹈還是經由新的型態持續了下去。而這些舞蹈均反映出鄰近文化的影響力。部如婚禮舞仍保持舊有的形式及傳統。 三、 現代的以色舞:以色列土地上最初的拓荒者,是在本世紀從俄國遷徙來的,同時也將他們的文化及傳統一起帶了過來,他們最初是想從古老的聖經裡的傳統尋回自己的根,其後的拓荒者中更左來自東歐、葉門、摩洛哥及其它東歐國家、他們都帶來了自己國家的傳統,而這些傳統在保持了數百年之後,如今已成為以色列新的舞蹈文化中重要的一環。由於不斷地對古老的傳統探尋新的時代意義,而導致新的土風舞風格被創出,這種新的舞蹈風格正是受猶太,西方與東方文化影響而來。 
        以色列舞的類型 以色列舞大致可分為五大類型: 一、圓環舞:是古代圓環舞的遺跡,此圓圈代表國家的統一、團結。 二、狄布開:基本以阿拉伯味之音樂組成,而且節奏強勁,動作較為粗獷,帶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三、夏西地:多為表達傳統猶太人之生活方式,舞蹈上表現宗教意義較重,動作較柔和。 四、葉門:自開始流亡,很多猶太人被迫離開JUDAEA,其中多被放逐到阿拉伯南部,葉門這個地區。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故其舞蹈特色當然少不了葉門步。他們充滿彈力和跳躍,表示其堅定復國的精神,也帶有阿拉伯的一些手部動作。 五、新編舞:隨著以色列之建立,使各地猶太人得以重歸故土,人民之間的團結、互助互愛,對舞蹈有著強烈的愛好,加上千年來的流浪吸收了外地之舞蹈精神及以色列人對慶典的活動需要,故現代舞蹈利用新的樂曲編成很多新的以色列舞。